首页 > 申论 > 知识 > 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八年级下册内容

数学八年级下册,数学八年级下册内容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6-17 12:41:30 编辑:公务员考试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数学八年级下册内容

a≤1

数学八年级下册内容

2,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学习 八年级 下册数学要整理好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 八年级数学 下册知识点整理,大家快来看看吧。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二章 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三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四章 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 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 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五章 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1.定义:形如y=k1(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 y=-x。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3,八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

http://www.pep.com.cn/czsx/jszx/bnjxc/dzkb/200811/t20081120_530137.htm 同学去这里看一看~

八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

4,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初二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关键时期,想要学好数学需要有一个好的 学习 方法 ,其实最简单又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对知识点进行归纳 总结 了。一起来看看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欢迎查阅! 初二下册数学总结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初二必备数学知识 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①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②坐标轴和象限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③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④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a、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 x>0,y>0 点P(x,y)在第二象限 → x<0,y>0 点P(x,y)在第三象限 → x<0,y<0 点P(x,y)在第四象限 → x>0,y<0 b、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 → y=0,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 → x=0,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c、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 → x与y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 → x与y互为相反数 d、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e、关于x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 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 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f、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 ?y? 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 ?x? 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x2+y2 初二数学常考知识 一次函数 1、函数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自变量取值范围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从整式(取全体实数),分式(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实际意义几方面考虑。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关系式(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关系式(解析)法。 列表法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图象法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4、由函数关系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5、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 (k,b为常数,k不等于 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y=kx+b中的b=0时(k为常数,k 不等于0),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②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③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数学学习方法 ★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初二数学知识点复习整理 ★ 初二数学知识点小结 ★ 初中数学八年级重点 ★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人教版

5,八年级下册数学

平方差公式;原式=(a^2+b^2-c^2+2ab)(a^2+b^2-c^2-2ab)=[(a+b)^2-c^2][(a-b)^2-c^2],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a-b)^2-c^2<0,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a+b)^2-c^>0,所以一定是负数

6,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里,教学就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 (一)回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二)学生动手,探究新课 1.计算下列各式: (1)(am+bm)÷m; (2)(a2+ab)÷a; (3)(4__2y+2__y2)÷2__y。 2.提问: ①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②还有什么发现吗? (三)总结法则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2.本质: 四、精讲精练 (1)(12a3—6a2+3a)÷3a; (2)(21__4y3—35__3y2+7__2y2)÷(—7__2y); (3)[(__+y)2—y(2__+y)—8__]÷2__; (4)(—6a3b3+8a2b4+10a2b3+2ab2)÷(—2ab2)。 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 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 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 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 D、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E、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 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请看乘法公式 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2.公式讲解 如__2—16 =(__)2—42 =(__+4)(__—4)。 9m2—4n2 =(3m)2—(2n)2 =(3m+2n)(3m—2n)。 四、精讲精练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__2; (2)9a2—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 (2)2__3—8__。 补充例题:判断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五、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 六、作业 1、教科书习题。 2、分解因式:__4—16__3—4__4__2—(y—z)2。 3、若__2—y2=30,__—y=—5求__+y。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合作学习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__×1999 (2)998×1002 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__+1)(__—1); (2)(m+2)(m—2) (3)(2__+1)(2__—1); (4)(__+5y)(__—5y)。 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a+b)(a—b)=a2—b2 四、精讲精练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__+2)(3__—2); (2)(b+2a)(2a—b); (3)(—__+2y)(—__—2y)。 例2:计算: (1)102×98; (2)(y+2)(y—2)—(y—1)(y+5)。 随堂练习 计算: (1)(a+b)(—b+a); (2)(—a—b)(a—b); (3)(3a+2b)(3a—2b); (4)(a5—b2)(a5+b2); (5)(a+2b+2c)(a+2b—2c); (6)(a—b)(a+b)(a2+b2)。 五、小结 (a+b)(a—b)=a2—b2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正方形》这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的内容。纵观整个初中教材,《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大纲要求,本节课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 2、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论证;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讨论的团队精神; 3、通过正方形图形的完美性,培养学生品格的完美性。 二、学生分析: 该段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特意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培养说理能力,让学生们能逐步提高。 三、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构造出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概念。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正方形性质定理,最后以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定理,并通过一道拔高题对定义、性质理解、巩固加以升华。 四、学法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为出发点,着重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互相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相关知识回顾 以提问的形式复习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及性质之后,引导学生发现矩形、菱形的实质是由平行四边形角度、边长的变化得到的。并启发学生考虑,若这两种变化同时发生在平行四边形上,则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让学生们通过手上的学具演示以上两种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通过学生们的发现引出课题“正方形” 1、正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变化出正方形的过程,并再次利用课件形象演示出由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变化演变出正方形的过程。请同学们举手发言,归纳总结出正方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再由此定义启发学生们发现正方形的三个必要条件,并且由这三个条件通过重新组合即一组邻边相等与平行四边形组成菱形再加上一个角是直角可得到正方形的另两个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此内容借助课件演示其变化过程,进一步启发学生发现,正方形既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 2、正方形的性质 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以上是对正方形定义和性质的学习,之后是进行例题讲解。 3、例题讲解: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此题是文字证明题,由学生们分组相互探讨,共同研究此题的已知、求证部分,然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证明过程,教师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请其它小组的同学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此题证明过程条理更加清晰,更加符合逻辑,同时强调证明格式的书写。从而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4、课堂练习:第一部分采用三道有关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对角线、边长计算的填空题,目的是对正方形性质的进一步理解,并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 第二部分是选择题,通过体现生活中实际问题,来提升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加以综合练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实质是来源于生活并要服务于生活。 5、课堂小结:此环节我是通过图框的形式小结正方形和前阶段所学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所学几种四边形内在联系体现正方形完美的本质,渲染学生们应追求象正方形一样方正的品质,从而要努力学习以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达到理想中的完美。 6、作业设计:作业是教材159页,第12、14两小道证明题,通过此作业让同学们进一步巩固有关正方形的知识。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在加权平均数中,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现象。 3、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差别,初步体会它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4、能利和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对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与思考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举例。 一般地对于n个数__1……__n把(__1+__2+…__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如某公司要招工,测试内容为数学、语文、外语三门文化课的综合成绩,满分都为100分,且这三门课分别按25%、25%、5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这样计算出的成绩为数学,语文、外语成绩的加权平均数,25%、25%、50%分别是数学、语文、外语三项测试成绩的权。 中位数就是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就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如3,2,3,5,3,4中3是众数。 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征: (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平均数。 (2)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极端数字的影响,且计算较繁。 (3)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数字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字的信息。 (4)众数的可靠性较差,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求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3、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加权平均数包含算术平均数,当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相等时,就是算术平均数。 4、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利用科学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平均数。 二、例题讲解: 某校规定:学生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三项成绩分别按40%、20%、4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亮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依次为90分,92分,85分,小亮这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复习题A组 四、小结: 1、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及计算。 2、理解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五、作业:复习题B组、C组(选做)

7,八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

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七年级上册“实数”“代数式”等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时,所使用的运算法则与整式、分式的相关法则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时,所使用的法则和公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类似。这些都说明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 一、教科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简单二次根式的字母取值范围; (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3)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4)会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本章教材分析。 课本在回顾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的三个问题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说明以前学的数的算术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根式。在例题和练习的安排上,着重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二是求二次根式的值;三是用二次根式表示有关的问题。 对于二次根式的性质,课本利用第4页图1-2给出的。该图的含义是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反之,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因此就有。从而得出二次根式的第一个性质。至于第二个性质,可以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发现,所以课本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该节第一课时的重点在于对这两个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例题和练习的设计就围绕这两个性质展开。第二课时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另外两个性质,课本安排两组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来发现这两个性质。通过两个例题和一组练习,使学生知道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可以简化实数的运算,也可以对结果是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化简。课本第9页的“探究活动”既是对二次根式的运用,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究能力,观察、发现、归纳等能力。 第1.3节二次根式的运算,包含了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以及简单应用,课本安排了3个课时,逐步推进,逐渐综合。第一课时侧重于两个(相当于两个单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其法则是从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的,比较自然。例1是对两个运算法则的直接运用,让学生有一个对法则的熟悉和熟练过程;例2是一个结合实际问题的运用,其中有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第二课时是二次根式的加减和乘除混合运算,出现了类似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包括乘法公式、乘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课本中没有出现“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只是提到“类似于合并同类项”“相同二次根式的项”,这种类比的方法,学生是能够理解的,也能够与整式一样进行运算。第三课时是二次根式运算的应用。例6的数字看上去比较复杂,其目的是为了二次根式的运算的应用;例7综合运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图形的分割、面积的计算等,其解答过程较长,也是对二次根式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本章编写特点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在本章知识的呈现方式上,课本比较突出地体现了“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的叙述模式,这种意图大多通过“合作学习” 来完成。“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从事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如第5页先让学生计算三组与的具体数值,再议一议与的关系,然后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其他几个性质,课本中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在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后,课本又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通过化简有关的二次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表示规律、验证规律,并与同伴交流。所有这些都是教材编写的一种导向,以引起教与学方式上的一些的改变。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力求克服传统观念上学习二次根式的枯燥性,避免大量纯式子的化简或计算,适当穿插实际应用或赋予式子一些实际意义。无论是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还是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都尽可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二次根式概念的学习,课本通过三个实际问题来引入,其目的就是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又如,课本第3页,用二次根式表示轮船航行的的距离,第11页求路标的面积,第21页花草的种植面积问题等。特别是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专门安排了一节内容学习二次根式运算的应用,例6选取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滑梯,例7选取的背景是学生感兴趣的剪纸条,以及作业中的堤坝、快艇问题等等。充分利用图形,使代数与几何有机结合。 对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教材重视有关内容的几何背景,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有关代数问题,是教材的一个编写特点,也是对教学的一种导向。本章中,如二次根式与直角三角形有关边的计算密切相关,课本在这方面选取了一定量的问题,既丰富了勾股定理的运用,又学习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又如二次根式的引入,课本以图形作为条件,让学生通过计算给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在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时,课本通过让学生读图1-2,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其含义,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例题中结合图形示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作业或课本练习中设计一些图形中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通过方格、直角坐标系来画三角形、确定点的位置等等。课本在安排二次根式的运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时,所选取的问题也在于体现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所学知识的整体性,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注意用好节前语。 本章的节前语不多,但都紧密结合本节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教学中可以利用它们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如第1.1节“排球网的高AD为2.43米,CB为米,你能用代数式表示AC的长吗?”短短的几句话,既是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又是一个看似熟悉但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怀,与数学学习相联系的问题,教师可以由此提出一个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问题。教学中不应忽视这种作用。注意把握教学难度。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二次根式已降低了要求。如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简,只要求简单的,不要出现过于复杂的式子,并且明确根号内不含字母。对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也仅局限于简单的,根号内不含字母,教学中不需补充超出课本题目要求的问题。当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体现一定的弹性。课本第15页的作业题中的第7,8题,还可以借助于计算器进行计算。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其法则、公式都与整式的类似,特别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课本没有提出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完全参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运算类似于整式的乘除、乘方运算。因此对于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的教学应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其算理和算法,提高运算能力。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一)教科书内容 本章包括三节:2.1 一元二次方程;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其中2.1节是全章的基础部分,2.2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2.3节是知识应用和引申的内容。另外,阅读材料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 (三)课程目标(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b≥0)的方程;(2)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能够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求方程的根。(3)体验用观察法、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的过程。(4)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一元二程方程解应用题,能够发现、提出日常生活、生产或其他学科中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正确地用语言表达问题及解决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5)结合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命题的判断证明、四边形

8,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一次函数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第二章 数据的描述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扇形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第四章 轴对称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第五章 整式 1 整式定义、同类项及其合并 2 整式的加减 3 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整式的乘法 4 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5 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 (2)整式的除法 6 因式分解 (1)提共因式法 (2)公式法 (3)十字相乘法初二下册知识点第一章 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 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 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1) 矩形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 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 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3 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第五章 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第一章 一次函数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第二章 数据的描述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扇形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第一章 一次函数1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2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3 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第二章 数据的描述1 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复合条形图、直方图,了解各种图表的特点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扇形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来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与总数的大小折线图的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直方图的特点: (1)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 (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2 会用各种统计图表示出一些实际的问题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3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第四章 轴对称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第五章 整式 1 整式定义、同类项及其合并 2 整式的加减 3 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整式的乘法 4 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5 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 (2)整式的除法 6 因式分解 (1)提共因式法 (2)公式法 (3)十字相乘法初二下册知识点第一章 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 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 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1) 矩形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 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 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3 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方程四边形一次函数就这些了
看书去
全等三角形
一般参考书上都总结得有,这用不好回答你!

9,数学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总结急

有邮箱吗?我发过去吧,要不有的图没法看.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张老师组稿2010.2.6第十六章 分式 1. 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4.分式的运算: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5.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即 ;当n为正整数时, ( 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 ( a≠0);(5)商的乘方: ();(b≠0)7.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1)审;(2)设;(3)列;(4)解;(5)答.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五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 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 v顺水=v静水+v水. v逆水=v静水-v水.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定义:形如y=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 y=-x。对称中心是:原点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定义: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菱形的定义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的判定定理: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梯形的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解梯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如图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疑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宽和长的比是 (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2.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4.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5.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6.交流 6. 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应该是 第16章 分式 (约13课时)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 (约8课时 ) 第18章 勾股定理 (约8课时 ) 第19章 四边形 (约17课时)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约15课时) 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其中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19章和第20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要求。这5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两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随后的两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最后一章是“统计与概率”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一、内容分析 “第16章 分式” 本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方程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16.1节类比着分数的概念给出了分式的概念,类比着分数的基本性质探讨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类比着分数的约分、通分介绍了分式的通分、约分等,这些内容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16.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首先研究了分式的乘除运算,类比着分数的乘除,探讨了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接下去,教科书也是从实际问题出发,采用与分数加减相类比的方法,研究了分式的加减运算,得出了运算法则,并学习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最后,教科书结合分式的运算,研究了整数指数幂的问题,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范围,并完善了科学记数法。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其中分式的混合运算也是全章的一个难点。第16.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由此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接下去研究分式方程的解法,教科书采用与学生已有经验相联系的方式,探讨了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得到分式方程的解的问题。解分式方程中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且出现了必须验根的情况,这是以前学习的方程中没有遇到的问题,教科书结合具体例子,对分式方程为什么需要验根进行了解释。分式方程提供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它具有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是继八(上)“第11章 一次函数”后的又一章函数的内容。全章分为两节:第17.1节反比例函数,第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全章内容紧紧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实际问题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 第17.1节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本节中,教科书首先从几个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从而引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接下去,教科书利用描点法画出了函数和的图象,通过探究两个函数图象共同特征,给出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的事实,并进一步得到函数和的图象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结论,接下去,教科书又让学生利用这个结论画出函数和的图象,并进一步通过分析画出的这四个函数的图象,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17.2节的内容是利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中,教科书以例题的方式,给出了四个实际问题,这四个问题基本上是按照数量关系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的(依次是圆柱的底面积与高,做工时间与做工速度,动力是动力臂,输出功率与电阻),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反比例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数学模型。 “第18章 勾股定理” 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全章分为两节,第18.1节是勾股定理,第18.2节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18.1节中,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1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通过推理证实命题1的正确性后,教科书顺势指出什么是定理,并明确命题1就是勾股定理。之后,通过三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画出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等)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第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科书从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说起,给出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然后让学生画出一些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探索这些三角形的形状,可以发现画出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从而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满足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样就探索得出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此时这个逆定理是以命题2的方式给出的,教科书通过对照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结论,给出了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命题2是否正确,需要证明,教科书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了命题2,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广泛应用,教科书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第19章 四边形” 本章主要研究一些特殊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特殊的四边形,教科书按照对边之间的平行关系把它们分成两类: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梯形。对于平行四边形,除了研究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外,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1节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教科书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抽象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对所得结论进行适当的推理证明;作为判定方法的一个应用,教科书通过一个例题得出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第19.2节主要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本节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科书首先研究了矩形和菱形,它们都是有一个特殊条件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教科书研究了同时具有两个特殊条件的平行四边形,即正方形,它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特殊菱形,又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特殊矩形。第19.3节研究梯形,梯形是与平行四边形并列的另一种特殊四边形,它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本节重点研究了一种特殊的梯形——等腰梯形,探究得出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教科书在最后一节,即第19.4节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重心。通过寻找几何图形的重心的活动,了解规则的几何图形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体会数学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全章分为三节。 第20.1节是研究代表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本节中,教科书首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引进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为了突出“权”的作用和意义,教科书通过两个例题,从不同方面体现“权”的作用。接下去,教科书对加权平均数进行扩展,包括如何将算数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统一起来,如何求区间分组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如何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平均数,如何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问题等。对于中位数和众数,教科书通过几个具体实例,研究了它们的统计意义。在本节最后,教科书通过一个具体实例,研究了综合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的例子,并对这三种统计量进行了概括总结,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统计意义和各自的特征。第20.2节是研究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统计量:极差和方差。教科书首先利用温差的例子研究了极差的统计意义。方差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教科书对方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首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提出对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的研究,并画出散点图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引进了利用方差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方法,介绍了方差的公式,并从方差公式的结构上分析了方差是如何刻画数据的波动的。随后,又介绍了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方差的方法。本节最后,教科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本章前言中提出的问题,并研究了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问题。教科书在最后一节安排了一个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题学习”。这个“课题学习”选用了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体质健康问题。由于本章是统计部分的最后一章,因此这个课题学习的综合性比前面两章统计中的课题学习更强。为了便于教学操作,教科书根据《中学生体质健康登记表》提供了一个样例。
文章TAG:数学八年八年级年级数学八年级下册

最近更新

  • 2005年2月14日,2005年2月14日到2018年5月5日有多少天2005年2月14日,2005年2月14日到2018年5月5日有多少天

    2005年2月14日到2018年5月5日有多少天2,2005年02月14日属甚么3,阳历2005年2月14日4点出生男孩五行中缺哪个4,2005年阴历2月14曰的阳历是多少5,2005年2月14日阴历一月初六和哪一年重合1,2005.....

    知识 日期:2024-06-17

  • 亲民网,给个手机网亲民网,给个手机网

    给个手机网2,要上就上兰州亲民网3,真正免费取名网4,手机人人网5,个人房源信息网6,小额贷款网1,给个手机网wap.sina.com2,要上就上兰州亲民网兰州亲民网CEO好像叫李**,真NB3,真正免费取名网http:.....

    知识 日期:2024-06-17

  • 武清海关,天津海事局下的海事处和天津海边下的武清海关哪个好武清海关,天津海事局下的海事处和天津海边下的武清海关哪个好

    天津海事局下的海事处和天津海边下的武清海关哪个好2,天津海关离市区远怎么上班3,坐611从哪站下离武清海关最近4,天津塘沽海关地址5,核销单怎么在电子口岸备岸天津海关的代码是多少6,天津武.....

    知识 日期:2024-06-17

  • 蓝怡,请问蓝怡产品怎么样蓝怡,请问蓝怡产品怎么样

    请问蓝怡产品怎么样2,雪橇狗起什么名字3,女主穿越成丫鬟男主是个呆子且地位不高的小说4,姓蓝的女儿取什么单名最好5,兔子吃的东西有那些6,姓蓝女孩名字大全1,请问蓝怡产品怎么样因该不错大多.....

    知识 日期:2024-06-17

  • 申请退税,什么情况下个体可以退税申请退税,什么情况下个体可以退税

    什么情况下个体可以退税2,国内哪里能办理退税3,申请退税后多少个工作日拿到退款4,退税多久到账5,个人所得税怎么退税6,怎么申请退税1,什么情况下个体可以退税误报误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退税,审.....

    知识 日期:2024-06-17

  • 关鹏飞,鸷鹰的猎物的txt全集下载地址关鹏飞,鸷鹰的猎物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鸷鹰的猎物的txt全集下载地址2,沈阳九颂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3,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的师资力量1,鸷鹰的猎物的txt全集下载地址《鸷鹰的猎物》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

    知识 日期:2024-06-17

  • 林小霞,风云之雄霸天下里泥菩萨的孙女的扮演者叫什么呀林小霞,风云之雄霸天下里泥菩萨的孙女的扮演者叫什么呀

    风云之雄霸天下里泥菩萨的孙女的扮演者叫什么呀2,与中文名谐音的英文名林小霞3,急急急最浪漫的藏头诗4,好的情侣藏头诗5,华峰集团晟威工贸谁是企业法人代表6,5列6行是1排站几个人1,风云之雄.....

    知识 日期:2024-06-17

  • 六安一中东校区,六安一中东校区在哪六安一中东校区,六安一中东校区在哪

    六安一中东校区在哪2,六安一中东校区位于哪个区镇3,六安一中东校区怎么样4,六安一中东校区的何冠军怎么样1,六安一中东校区在哪六安中学,做12路、301都经过那里鐧惧害鍦板浘在六安O(∩_∩)O.....

    知识 日期:2024-06-17